最新更新
11/10/2025 9:22:00 PM

2025宏观流动性而非估值主导牛市:BTC、ETH交易要点

2025宏观流动性而非估值主导牛市:BTC、ETH交易要点

根据 @Andre_Dragosch,单凭高估值不足以终结牛市,交易者应将流动性视为风险资产周期的首要驱动因素。来源:@Andre_Dragosch 于 X,2025年11月10日。 根据 @Andre_Dragosch,就加密市场而言,这意味着在评估 BTC 与 ETH 趋势的延续性与动能时,应优先观察流动性状况而非估值极端。来源:@Andre_Dragosch 于 X,2025年11月10日。 该帖未给出具体的流动性指标,但核心指引是以流动性优先于估值来判断市场状态。来源:@Andre_Dragosch 于 X,2025年11月10日。

原文链接

详细分析

在金融市场的不断演变中,安德烈·德拉戈什最近的见解引发了交易者和投资者的广泛讨论。德拉戈什强调,高估值本身不足以终结当前的牛市,他断言流动性才是关键因素。这一观点挑战了常见叙事,并敦促深入探讨市场动态,特别是它们如何与加密货币交易机会交织在一起。在我们深入分析时,有必要探讨流动性如何影响传统股票市场和加密领域,这可能为比特币(BTC)和以太坊(ETH)等资产的战略交易打开大门。

理解流动性在维持牛市中的作用

流动性,通常被描述为金融市场的生命线,指的是资产在不引起剧烈价格变动的情况下买卖的便利性。根据安德烈·德拉戈什在2025年11月10日的推文,仅基于高估值来否定牛市忽略了这一关键要素。在股票市场,我们看到标普500指数尽管市盈率拉伸,但得益于央行政策和机构资金流入的充足流动性而创下新高。这一情景反映了加密货币市场的趋势,那里的流动性注入——如稳定币发行或ETF批准——历史上推动了BTC和ETH的反弹。对于交易者来说,这意味着监控交易量和订单簿深度等流动性指标。例如,高流动性环境减少了大宗交易的滑点,使其成为牛市阶段逐步建仓的理想设置。通过关注流动性而非估值,投资者可以识别 resilient 的牛市条件,这可能导致加密资产的长期持有获利,这些资产与股票表现相关。

跨市场相关性和交易策略

股票市场流动性和加密货币情绪之间的互动是不可否认的,提供了跨市场交易机会。当股票市场表现出强劲的流动性驱动上涨时,加密货币往往跟随,因为投资者风险偏好相似。德拉戈什的观点表明,只要流动性保持充足——或许由预期的美联储降息或财政刺激推动——牛市可能持续,这将惠及加密交易者。考虑比特币与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的历史相关性;在流动性丰富的时期,BTC的价格飙升超过20%。交易者可以通过分析链上指标,如比特币的实现市值或以太坊的gas费用,来利用这一点,这些指标表明底层流动性健康。一个实际策略涉及观察BTC/USD对的支持水平;如果流动性支持60000美元左右的底部,它可能在股票市场下跌中信号买入机会。此外,机构资金流入加密ETF放大了这种相关性,最近几个季度录得数十亿美元的流入,根据已验证的市场报告。这种动态鼓励多元化投资组合,交易者分配到ETH以利用其智能合约功能,同时用稳定币对冲以在波动中维持流动性。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忽略流动性而青睐估值可能导致错失机会或过早退出看涨趋势。在加密货币交易中,波动性是固有的,理解流动性来源——如去中心化金融(DeFi)协议提供收益耕作选项——变得至关重要。例如,为Solana(SOL)或Chainlink(LINK)等代币提供流动性池的平台展示了用户驱动的流动性如何维持加密生态系统内的微型牛市。交易者应将相对强弱指数(RSI)等技术指标与流动性指标结合使用来 timing 进入。如果RSI显示超买但流动性保持高,它可能不会意味着立即反转,这与德拉戈什的论点一致。最终,这一分析强调了流动性焦点方法的重要性,使交易者能够更自信和精确地导航股票和加密市场。

对加密投资者的影响和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对流动性的强调超过估值可能重塑加密领域的投资策略。随着全球经济政策演变,货币供应潜在增加可能进一步增强市场流动性,推动数字资产的采用。对于加密爱好者来说,这意味着密切关注影响流动性的宏观经济指标,如M2货币供应增长或央行资产负债表。德拉戈什的见解提醒我们,如果流动性缓冲提供支持,牛市可以承受高估值,这可能导致BTC和ETH的新历史高点。建议交易者谨慎探索杠杆头寸,使用高流动性平台的期货合约来 capitalize 上行势头。总之,通过优先考虑流动性分析,投资者可以发现隐藏的交易机会,从altcoin突破到稳定币套利,确保他们在这一流动性驱动的牛市时代保持领先。

André Dragosch, PhD | Bitcoin & Macro

@Andre_Dragosch

European Head of Research @ Bitwise - #Bitcoin - Macro - PhD in Financial History - Not investment advice - Views strictly mine - Beware of impersona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