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最新更新
7/3/2025 7:06:38 AM

比特币(BTC)双顶风险与低成本交易机会:分析师解读10万美元以上价格走势

比特币(BTC)双顶风险与低成本交易机会:分析师解读10万美元以上价格走势

根据@AltcoinGordon的分析,交易员正面临着比特币(BTC)喜忧参半的前景。NYDIG Research指出,尽管比特币创下历史新高,但其持续下降的波动性使得期权交易的成本相对低廉,为交易员在关键市场催化剂事件前进行定向押注提供了成本效益高的机会。另一方面,Sygnum银行投资研究主管Katalin Tischhauser建议对10万美元上方可能形成的双顶形态保持谨慎。然而,Tischhauser认为,除非发生黑天鹅事件,否则全面崩盘的可能性不大,其理由是来自现货ETF和企业采用的强大且具有粘性的机构资本。Tischhauser认为,这种由资金流驱动的反弹使市场更具韧性,并暗示传统的四年减半周期现在可能已经过时,因为机构需求的影响超过了矿工的抛售压力。

原文链接

详细分析

比特币(BTC)交易员正感受到夏季的沉闷,尽管该市场领先的数字资产交易价格处于历史高位,但却进入了一个异常低波动性的时期。当前 BTCUSDT 价格徘徊在109,276美元左右,在过去24小时内上涨了2.23%,但更广泛的趋势是盘整。这种横盘的价格走势让短期波动性交易员难以寻找机会。根据NYDIG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比特币的已实现和引申波幅持续走低,即便资产价格达到历史新高。” 这种现象发生在BTC稳定在10万美元心理关口之上,表明市场结构正在走向成熟。

目前的平静与影响传统金融的宏观和地缘政治逆风形成鲜明对比。NYDIG认为,这种波动性下降的趋势可能会持续整个较为安静的夏季。这种稳定性背后的主要驱动力有两个:一是企业财资部门收购比特币的需求显著增加,二是更复杂的交易策略的普及,例如期权覆盖和其他形式的波动性卖出策略。市场的这种专业化抑制了定义前几个周期的剧烈价格波动。然而,这种环境也创造了独特的机会。NYDIG的分析强调:“波动性的下降使得通过看涨期权获得上行敞口和通过看跌期权进行下行保护的成本相对低廉。” 这意味着,预期有重大市场催化剂的交易员可以更具成本效益地为定向移动进行布局。

比特币的技术十字路口:双重顶威胁

虽然市场表面看似平静,一个重要的技术形态正引起分析师的担忧。比特币在10万美元至11万美元之间盘整已超过50天,形成了一个潜在的双重顶形态。这种经典的看跌反转形态包括在大致相同的价格水平上出现两个连续的峰值。就BTC而言,峰值接近11万美元,而关键的颈线支撑位则由4月初的低点约7.5万美元构成。数字资产银行集团Sygnum的投资研究主管Katalin Tischhauser在一次采访中表示,虽然此类信号值得警惕,但灾难性崩盘并非基本情景。她指出:“加密市场受情绪驱动强烈,基本面估值具有挑战性;因此,像双重顶这样的技术分析信号需要谨慎对待。”

机构资金流入成为抵御崩盘的堡垒

理论上,跌破7.5万美元的颈线可能会引发急剧下跌,一些分析师甚至指出目标价位低至2.7万美元。然而,Tischhauser认为,如果没有黑天鹅事件,类似2022年那样的大崩盘不太可能发生。本轮周期的关键区别在于牛市的性质。与以往散户驱动的狂热不同,这次反弹得到了大量且“粘性”的机构资本支持。根据Farside Investors的数据,自2024年1月推出以来,现货比特币ETF已累计净流入超过480亿美元。来自长期机构参与者的持续需求提供了一个强大的价格支撑层。Tischhauser解释说:“机构在将比特币等新资产类别加入模型投资组合之前会进行严格的尽职调查……但一旦他们这么做,最终的配置就是长期的。这种粘性机构配置的趋势才刚刚开始。”

四年减半周期是否已经过时?

支持市场更具韧性的另一个因素是比特币四年减半周期的影响可能正在减弱。历史上,减半后时期标志着牛市顶部,随后是长期的熊市。然而,市场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Tischhauser认为,减半的影响力正在减弱。她说:“以前,大多数BTC持有者是矿工,每年发行的BTC占比特币流通供应量的很大一部分。因此,来自矿工的抛售压力对市场价格影响巨大。” 如今,来自矿工的新供应仅占日均交易量的极小部分——低至0.05%至0.1%。市场现在由机构资金流主导,而非矿工抛售。这种转变表明,旧的周期性模式可能不再具有相同的可预测性。虽然双重顶对交易员来说是一个有效的技术担忧,但巨大的机构需求和不断变化的市场动态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反驳论点,表明任何下跌都可能是一个买入机会,而非长期熊市的开始。

Gordon

@AltcoinGordon

From $0 to Crypto multi millionaire in 3 years

Place your ads here email us at info@blockchai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