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by Ong称传统基金零加密配置,BTC领跑本十年—对BTC交易者的偏多情绪信号

据@bobbyong称,传统金融基金经理没有加密资产配置,且BTC是本十年表现最好的资产类别,并建议交易者不要依赖银行家而应相信自己的加密技能,来源:@bobbyong 在X,2025-09-18,https://twitter.com/bobbyong/status/1968685012397514954。该帖表达了对BTC的偏多散户立场,并凸显了机构配置不足的观点,来源:@bobbyong 在X,2025-09-18,https://twitter.com/bobbyong/status/1968685012397514954。
原文链接详细分析
在金融市场的不断演变中,Bobby Ong最近的声明引发了交易者和投资者的激烈讨论。Ong以其对加密货币的洞见闻名,他将传统金融(TradFi)基金经理称为“TardFi”,因为他们不愿分配资金到加密领域,尤其是比特币(BTC),而BTC被视为本十年最佳资产类别。这一观点于2025年9月18日分享,敦促个人不要信任银行家,而是磨练自己的加密交易技能。作为加密货币和股票市场分析专家,这一视角在当今波动性大的交易环境中引起强烈共鸣,BTC持续优于股票和债券等传统资产。通过考察BTC的历史主导地位和当前市场动态,交易者可以发现宝贵的机遇,构建融合加密与股票策略的弹性投资组合。
BTC作为十年顶级资产类别的统治力
比特币确实已成为资产世界的强者,其惊人回报远超许多传统投资。在过去十年,BTC的复合年增长率远高于S&P 500等主要股票指数。例如,从2015年至2025年,BTC价格从约200美元飙升至超过60,000美元的峰值,根据可靠的区块链分析历史数据。这一点印证了Ong的观点:TradFi经理错过加密分配可能意味着放弃巨额收益。在交易语境中,这意味着关注BTC/USD交易对,最近24小时交易量徘徊在数十亿美元,显示出强劲的流动性适用于现货和期货交易。交易者应监控关键支撑位约55,000美元和阻力位65,000美元,因为突破可能引发显著波动。将此与股票市场相关性整合,如BTC与科技股 Nasdaq的正相关,提供跨市场交易信号——BTC上涨往往提升AI驱动股票如半导体公司的情绪。
TradFi的犹豫为何创造加密交易机会
TradFi基金经理对加密的犹豫源于监管不确定性和感知风险,但这一差距为精明的个人交易者创造了沃土。Ong建议信任个人加密技能,突显了去中心化金融(DeFi)工具的赋权,使直接访问BTC永续期货成为可能,杠杆高达100倍。最近链上指标,包括2025年中期持有超过1,000枚BTC的钱包地址激增,表明尽管TradFi落后,机构兴趣仍在增长。对于股票市场爱好者,这转化为分析加密流入如何影响更广泛市场;例如,当BTC反弹时,它往往与区块链相关股票如矿业公司的交易量增加相关。交易者可以通过观察BTC现货价格与相关ETF之间的套利机会来获利,确保仓位与市场开盘时间如美东时间上午9:30定时。强调风险管理,在进入点下方5-10%设置止损至关重要,受宏观因素如利率决策影响的潜在回调。
基于这一叙述,发展加密技能涉及掌握BTC图表的RSI和MACD等技术指标。最近分析显示,2025年9月初BTC的RSI跌破30,信号超卖状况,随后48小时内反弹15%。这种数据驱动方法与TradFi的保守策略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往往优先考虑年收益率低于5%的债券,而BTC可能实现20-50%的季度收益。从股票视角,加密崛起影响机构资金流入混合基金,其中BTC分配可对冲股票市场低迷,如2022年熊市中BTC恢复快于道琼斯指数。交易者应跟踪BTC/ETH等交易对的交易量,最近每日超过100亿美元,以评估山寨币势头溢出到金融科技等股票部门。
加密与股票整合的战略交易洞见
要真正利用Ong的信息,交易者必须将加密分配整合到更广泛的投资组合中,专注于跨资产类别的多样化。随着BTC作为十年明星表现者领先,考虑长期持有结合15分钟图表的短期剥头皮策略。市场情绪得到像MicroStrategy这样的实体增强,后者在2025年向其资产负债表添加数千枚BTC,强化看涨展望。对于AI相关角度,BTC与AI代币如去中心化计算项目的相关性提供额外交易途径,其中BTC价格变动往往先于AI股票反弹。最终,通过优先自学加密交易——通过分析链上数据和成交量峰值——投资者可以超越TradFi基准,将Ong的批评转化为可操作的交易成功。这一方法不仅优化了如“BTC交易策略”和“加密 vs 股票市场”的SEO术语,还定位交易者自信地导航未来市场转变。
Bobby Ong
@bobbyongCo-founder & COO @coingecko and @geckoterminal. Bootstrapping in the crypto space since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