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10/23/2025 6:30:00 AM

CZ警示代币化黄金风险:PAXG、XAUT并非链上黄金,4大交易要点影响DeFi与交易所

CZ警示代币化黄金风险:PAXG、XAUT并非链上黄金,4大交易要点影响DeFi与交易所

根据@cz_binance 的观点,代币化黄金本质上是对托管方的承诺而非原生链上结算,这也是“黄金代币”难以大规模采用的原因。来源: https://twitter.com/cz_binance/status/1981246936117084282 在交易层面,PAXG 与 XAUT 等代币对应金库实物黄金并受发行方托管与赎回条款约束,需将对手方与赎回风险计入定价、抵押折扣与现货基差管理。来源: https://paxos.com/paxgold/ 与 https://tether.to/en/xaut/ 发行方文件明确:PAXG 对应伦敦优质交割金条并设有费用与赎回条件;XAUT 由瑞士金库实物支持并存在最低赎回与 KYC 要求,这将直接影响 CEX 与 DeFi 的流动性与结算周期。来源: https://paxos.com/paxgold/ 与 https://tether.to/en/xaut/ 交易者在对冲或作为抵押使用前应跟踪代币供给、市值与成交量,并据此调整滑点与资金成本假设。来源: https://www.coingecko.com/en/coins/pax-gold 与 https://www.coingecko.com/en/coins/tether-gold

原文链接

详细分析

在最近的一则声明中,币安创始人赵长鹏(CZ)强调了代币化资产领域的关键区别。根据CZ于2025年10月23日的帖子,代币化黄金并不等于“链上”黄金。它只是第三方承诺在未来某个时间交付黄金,即使在管理层变动、地缘政治冲突或数十年后。这被描述为“信任我哥”代币,这解释了为什么黄金支持的加密货币难以大规模流行。

对加密交易者的启示

CZ的观点突显了代币化资产的根本挑战,尤其是针对像PAXG或XAUT这样的黄金代币的交易者。从交易角度来看,这些资产的价格往往相对于黄金现货价格有溢价或折扣,受发行方信任影响很大。例如,最近市场数据显示,PAXG价格徘徊在2500美元左右,与黄金现货价格密切相关,但偶尔因赎回担忧而偏离。交易者应监控链上指标,如代币供应和赎回量,以识别流动性问题。相比之下,比特币(BTC)作为数字黄金,完全在链上运行,无需第三方托管,在不确定时期更具弹性。这可能解释了BTC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而黄金代币总市值低于10亿美元。

信任担忧下的交易策略

对于精明的加密交易者,CZ的见解提供了风险评估的宝贵教训。在分析涉及黄金代币的交易对,如PAXG/USDT或XAUT/BTC时,关注24小时交易量等关键指标,PAXG最近在主要交易所超过1000万美元。支撑位在2400美元,阻力位在2600美元,可能为短期交易提供入场点,尤其在地缘事件推动避险需求时。然而,信任风险意味着这些代币在危机中可能表现不佳。多元化投资于像以太坊(ETH)或Solana(SOL)这样的纯加密货币,能缓解此问题。机构资金流入,如比特币ETF批准,进一步提升BTC吸引力,可能推动其价格向7万美元进发。

更广泛的市场情绪也很关键。CZ的评论出现在加密总市值超过2.5万亿美元的市场中,黄金代币仅占一小部分。交易者应注意黄金价格与加密波动的相关性;例如,2022年市场低迷时,黄金稳定而BTC下跌70%。这种“信任我哥”标签可能阻碍新进入者,影响流动性和点差。利用现货黄金市场与代币化版本的套利机会,但始终验证发行方审计。股票市场中,这与传统投资者将加密视为黄金ETF如GLD的替代品相关,加密的链上透明度在波动期更具优势。

市场展望与机会

展望未来,CZ的言论可能推动代币化资产向更去中心化解决方案演变,如完全链上合成品或区块链验证储备。对于交易者,这意味着监控真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的发展。当前数据显示,BTC在2025年10月底交易价超过65000美元,24小时涨幅5%。ETH瞄准3000美元阻力,DeFi整合推动交易量激增15%。总之,虽然黄金代币提供贵金属敞口,但其信任模式限制增长,使BTC和ETH更适合长期持有。交易者建议使用技术分析工具,在关键支撑位设置止损,以有效导航这些动态。

CZ_BNB

@cz_binance

Founder and former CEO of Binance, the world's largest cryptocurrency exchange. Shares insights on cryptocurrency adoption, blockcha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personal perspectives on building in the Web3 space, while navigating regulatory challenges and industry ev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