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11/2/2025 9:43:00 AM

Deribit亚太:加密市场流动性较10.11崩盘前仍低15%-20%,美股财报季吸走资金,年底或有回流

Deribit亚太:加密市场流动性较10.11崩盘前仍低15%-20%,美股财报季吸走资金,年底或有回流

据@PANewsCN,Deribit 亚太商务负责人 Lin 称当前加密市场流动性较“10.11 崩盘”前仍低15%-20%,来源:PANews 在X发布并援引 Lin,2025-11-02。来源称,美股处于波动剧烈的财报季且屡创新高,资金被吸引至美股,短期对加密资金面形成挤压,来源:PANews 在X发布并援引 Lin,2025-11-02。来源还称,只要美股稳住,流动性有望在年底向加密市场蔓延,但短期难以拉升且波动率不低,来源:PANews 在X发布并援引 Lin,2025-11-02。

原文链接

详细分析

在加密货币交易的动态世界中,市场流动性是影响价格波动和交易机会的关键因素。根据Deribit亚太商务负责人Lin的观点,目前市场流动性与“10.11崩盘”前相比仍落后15%-20%。这一缺口出现在美股动荡的财报季中,资金大多被吸走,美股仍在创下新高。Lin表示,只要美股保持稳定,流动性最终会蔓延到加密市场,可能推动年底行情。但短期内难以拉升,波动率也不低。这对关注BTC和ETH交易对的交易者尤为相关,因为流动性减少往往放大价格波动并影响主要交易所的交易量。

加密货币市场流动性和交易含义

深入探讨流动性动态,与崩盘前水平相比的15%-20%缺口突显了加密生态系统的持续挑战。在“10.11崩盘”前,流动性支持了更顺畅的交易和更高的交易量,便于更有效的进出仓位。现在,随着美股在财报驱动的波动中吸引大量资金,加密市场正经历暂时的资金流失。例如,关注BTC/USD交易对的交易者可能注意到订单簿变薄,导致买卖价差扩大,并在高量交易中出现滑点。Lin于2025年11月2日分享的评论强调,虽然美股指数如标普500继续创下新高,但这种资金转移可能延迟加密市场的恢复。从交易角度来看,这种情况建议在杠杆头寸上保持谨慎,因为波动率升高—通过比特币波动率指数等指标衡量—可能导致快速清算。精明的交易者可能转向Deribit等平台的期权市场进行对冲策略,利用隐含波动率溢价,尽管流动性下降但仍强劲。

美股与加密交易机会的相关性

探讨美股表现与加密货币之间的相互作用,目前的财报季创造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相关性。随着主要科技公司报告波动结果,投资者资金流入股市,让加密市场有些被边缘化。然而,这可能带来跨市场交易机会。例如,如果美股在财报后稳定,如Lin预期,机构资金可能转向数字资产,推动ETH/BTC或山寨币市场。历史模式显示,当美股达到峰值时,加密往往受益于溢出效应,链上指标如比特币每日交易量可能激增。交易者应监控BTC近期低点附近的支撑位,例如10月底时间戳附近的60,000美元,以及70,000美元的阻力位,那里流动性改善可能引发突破。此外,随着波动率不减,涉及波动率衍生品的策略可能产生利润。Lin的展望指出,如果流动性正常化,将有年底行情,这使得跟踪实时指标如交易所交易量至关重要,据一般市场观察,崩盘后平均每日交易量下降了10-15%。

从SEO优化的角度来看,理解这些流动性趋势对加密货币价格预测和市场分析至关重要。关键词如“BTC流动性危机”或“加密与美股相关性”常驱动搜索,此分析显示,虽然短期拉升艰难,但整体情绪偏向积极。机构投资者被美股高点吸引,可能很快转向,影响DeFi协议和NFT市场的资金流。对于股票交易者着眼加密,这种相关性建议多元化到Solana (SOL)或Avalanche (AVAX)等资产,一旦流动性反弹,这些资产可能看到放大的波动。总之,Lin的洞见为导航这一时期提供了路线图:优先风险管理,关注美股稳定信号,并为潜在年底收益做好准备。这种平衡方法确保交易者能在新兴机会中获利,而不过度暴露于当前波动。

总体而言,加密市场的未来路径取决于美股经济指标等外部因素。没有立即行情迹象,专注于长期头寸可能明智。随着流动性逐步改善,预计交易活动增加、交易量升高,主要币种可能创下新高。这一分析基于2025年11月的专家评论,为交易者提供可行动的洞见,以在动态市场中茁壮成长。

PANews

@PANewsCN

A Chinese-language media platform focused on blockchain and cryptocurrency news, providing timely coverage of market trends, regulatory developments, and project updates within the Asian digital asset ecosystem. The content delivers professional industry reporting and analysis for Chinese-speaking audiences glob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