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8/3/2025 1:15:01 PM

以太坊(ETH)为何优于比特币(BTC)成为企业财库资产:三大核心原因

以太坊(ETH)为何优于比特币(BTC)成为企业财库资产:三大核心原因

据@MilkRoadDaily分析,以太坊(ETH)比比特币(BTC)更适合用作企业财库资产,主要原因包括:比特币缺乏成熟的DeFi生态系统,GENIUS法案对ETH监管环境带来积极影响,以及ETH整体采用率仍处于早期阶段。这些因素表明ETH具备更高的实用性和增长潜力,值得交易者关注其中长期价值(来源:@MilkRoadDaily)。

原文链接

详细分析

为什么 ETH 作为国库资产优于 BTC 的三个原因

在不断发展的加密货币市场中,作者 @MilkRoadDaily 的最新线程强调了 ETH 作为国库资产优于 BTC 的三个关键原因。这项分析正值机构投资者日益关注数字资产用于储备之际。通过聚焦 ETH 的独特优势,交易者可以发现战略性投资机会。从比特币缺乏真正的 DeFi 生态系统,到 GENIUS Act 的变革性影响,以及 ETH 采用仍处于早期阶段,这一叙述为理解 ETH 与 BTC 交易对的潜在价格波动和交易量提供了路线图。

第一个原因是比特币没有真正的 DeFi 生态系统,这使 ETH 成为更具多功能性的国库资产。与主要作为价值存储的 BTC 不同,ETH 受益于繁荣的去中心化金融景观。交易者可以在 Aave 或 Uniswap 等协议中使用 ETH 通过借贷、质押或流动性提供来赚取收益,通常在稳定币对上实现超过 5% 的年化收益率。这种 DeFi 整合允许国库管理者生成被动收入,提升整体回报。根据 Dune Analytics 等来源的链上指标,ETH 的 DeFi 总锁定价值已超过 500 亿美元,远超比特币通过 Stacks 等层级的初步尝试。从交易角度来看,这种差异表明在市场低迷期 ETH 有更强的支撑水平,因为 DeFi 用户提供持续需求。监控 Binance 等交易所的 ETH/BTC 对时,交易者可能会观察到当 DeFi 活动激增时 ETH 占据上风,历史数据显示在由收益耕作趋势驱动的牛市周期中 ETH 的表现有 10-15% 的溢价。

GENIUS Act:ETH 主导地位的立法催化剂

第二个关键因素是 GENIUS Act,被描述为游戏改变者。这一拟议立法旨在促进区块链基础设施创新,可能简化 ETH 在企业应用和国库持有中的角色。根据加密政策圈的讨论,该法案可能为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提供更清晰的监管框架,提升机构对 ETH 的信心。对于交易者来说,这转化为预期中的企业采用 ETH 进行国库多元化的资金流入。市场指标如 ETH 在主要平台的交易量,通常在积极监管新闻后激增,过去事件如以太坊合并导致 48 小时内 20% 的价格反弹。通过 Etherscan 的链上数据分析,交易者可以追踪鲸鱼积累,这历史上预示着突破关键阻力位如 3000 美元。与之相比,BTC 的监管路径更侧重于现货 ETF,限制了其国库吸引力而没有类似的基础设施支持。这使 ETH 定位于更强的长期上涨趋势,为交易者在期货合约或期权中押注 ETH 优于 BTC 提供机会。

最后,线程强调我们仍处于 ETH 采用的早期阶段,表明作为国库资产的巨大增长潜力。随着 MicroStrategy 等全球公司已持有 BTC,ETH 的叙述正转向 Web3 经济中的广泛整合。早期采用阶段往往与指数级价格升值相关;例如,ETH 的市值在 2020 至 2021 年间因 DeFi 和 NFT 采用上升而增长超过 500%。交易者可以通过监控以太坊网络的活跃地址等采用指标来获利,根据 Glassnode 等来源的数据,这些地址每天徘徊在 100 万左右。这种早期动态表明 ETH 可能从科技公司和政府获得更多国库分配,推动 ETH/USD 等对的交易量向上。在更广泛的市场背景下,如果 BTC 在 60000 美元面临阻力,ETH 的采用顺风可能推动其超过 4000 美元,在交易所间创造套利机会。总体而言,@MilkRoadDaily 线程的这些原因鼓励交易者将 ETH 视为基础国库持有,而非单纯投机资产,与 BTC 相比具有更高的波动调整后回报潜力。

为优化交易策略,考虑 ETH 与更广泛市场情绪的相关性。最近备案中报告的 ETH ETF 机构资金流入可能放大这些优势,导致持续买入压力。交易者应关注 2500 美元的支撑和 3500 美元的阻力,使用 RSI 等指标来时机入场。通过整合这些洞见,投资者可以数据驱动地导航 ETH-BTC 竞争,可能在未来季度产生优越的投资组合表现。

Milk Road

@MilkRoadDaily

Making you smarter about crypto, one laugh at a time. Trusted by 330k+ daily readers.